第152章 捡到俩宝_屌丝重生咸丰帝
笔迷屋 > 屌丝重生咸丰帝 > 第152章 捡到俩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2章 捡到俩宝

  “竟芳先生真的决定明天就返回家乡去吗?”男人好似有些不悦,说出的话很脆,似有挽留,却带着些许责备。

  “唉,在下也是不甘呀,奈何.”奈何什么却是说不出来,只得长叹了一口气接道,“奈何啊奈何!昨天日舍妹传来家书,两江总督李大人降尊相招,在下在京里逗留多时一无所获,心灰意冷,才作此打算。我知兰瀛老弟大志为国,可是如今这天下.”

  “如今这天下怎么了?”第一个男人的声音豪不客气地将这个略带苍桑的声音打断了,既而有椅子移动的声音,估计这个人是激动地站起了身来了,只听他接着道,“如今这天下,长毛平定,大清百废待兴,正是你我为国出力之时,竟芳先生如此作想,岂不是负了自己一身才学?”

  声音顿了顿才接道:“当今圣上,正力图兴国变法,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是为国为民,君不见白河之上洋夷阵尸,君不见黄河两岸百姓生活越发富足乎?虽当今圣上所行之变革尚还存不足之处,所行之新政尚还只存于表里,未达治根之效,但这岂不是我等为国效之时?”

  话语句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连一边的咸丰听得都在心里暗叫了一声好。他突然很好奇,不知道坐在隔间的两个男人到底是谁,怎么会有如此一般见地,他更好奇的是,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总理衙门没有招募进去,而至使竟然有一个人渐生心灰意冷之感,而要弃朝廷而去两东辅佐李鸿章?

  咸丰耐起性静静听了起来,连一旁丽妃递过来的点心也善意地轻轻推开了。丽妃见咸丰好像有心事,只得乖巧地陪在旁,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男人。这时隔间的话声再次响起,这次换作是那略带苍桑的声音道:“这些竟芳岂有不知,只是我二人当初弃下手头工作,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城来,却遇上奕忻这意图不轨的人,一翻苦心付之流水。奕忻反,我二人为怕遭受连累,更名改姓,流荡在北京近一年之久,可有人问津?”

  隔间顿时安静了下来,估计两人都为这一遭遇心有同感,咸丰听到奕忻两个字的时候,心头一跳,难道这两个人都与奕忻造反事件有关吗?他越来越好奇这两个人都底是什么来头,听他们的口气,显明成就非凡,为什么在奕忻造反案中却不见这两个人的名字,甚至连提起他们的人都没有。

  咸丰有些坐不住了,起身轻拍了拍丽妃的小手道:“朕有些事情出去一下,爱妃坐在这里等朕回来。”说完见丽妃乖巧地轻点了点头,便欲起身要走。却听身后丽轻呼一声。

  “皇上,臣妾今日累了,要不让图公公先行陪臣妾回宫?”她知道咸丰对隔间的两个人很关心,尤其是还事关到了恭亲造反一事上去了,自己陪在咸丰身边多少有些不好,便主动提出先行回去的话来。

  她本是个乖巧聪慧的女子,又曾经听慈安说起咸丰最爱什么样的女子,故不愿因自己的存在防碍到咸丰的大事,她常以慈安自省,虽表面上是小女儿作态,但是到大事上之时便自动地想到了退居自己男人的幕后,默默地支持他。

  咸丰回头看了一眼这位乖巧的小姑娘,越发地喜爱起来,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对图先道:“先送丽妃娘娘回宫去,朕处理完事情便会自行回宫的。”说完不待图先发话,便自顾自地走出了房门。

  咸丰的隔间雅间之中,两个男人,一位年纪稍长,约四旬上下,穿着一袭长衫,戴着顶瓜皮小帽。一位年纪稍轻的,也约三旬之间,只是却是一身西装革履的,脸上还戴着一副圆框的眼睛,显得很绅士。

  此时两人都为刚刚那位被称作竟芳的人的一句奕忻造反案而沉默不语。咸丰来到房中之时,两人不约而同地身体轻振了一下,眼带疑惑地望着了咸丰这位不明身份人的莫名闯入。只是因为咸丰一身得体的妆扮,未引起两人的振惊,只是静望着对方。

  “两先生请了,在下适才在隔壁雅间听得二位谈话,见识卓越,振奋人心。在下一时兴起,想来结识二位,唐突访,实是冒昧之至,还望二位先生见谅!”咸丰大方的弯腰一礼,朗声道。

  二人对望一眼,有些疑惑地道:“你不是官府的人,可是来拿我二人的?”原来他二人刚听说咸丰将他们的对话听了个明白,一时心中着慌,生怕咸丰是官府的人,要将他们拿去问罪。毕竟他们曾与奕忻有过瓜葛。历史上,因为一人造反,而无端遭遇牵连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咸丰轻笑着摇头道:“二位先生不必如此,奕忻谋反案早已过去多时,当今圣上早已放下。何况以二位先生的品性,自然与奕忻毫无瓜葛,既使有,在在下想来也不过是些许过往罢了,当今皇上英明仁爱,当明察秋毫,二位先生当不必如此。”

  两人听了顿时松了口气,齐齐起身回礼道:“多谢这位兄台见告,不知道兄台高姓大名。找我二人有何见较?”

  二人听得咸丰如此一翻解释,心中大定。起身向咸丰回礼,拱手道:“兄台高姓大名,找我二人有何见较?”咸丰闻言,淡笑了一下,走近二人,同样拱手为礼。

  “在下姓黄,在家排行老四,京城人氐,只因虚度这许多年,一直不学无术,并无字,如二位看得起在下,称一声黄老弟就好。”说着咸丰微笑着再次拱手向二人道礼,接着道,“适才在下听二位先生见识不凡,为何却流连市井?如今朝廷百废待兴,何不自荐为朝廷效力,却在此自暴自弃,有失大丈夫所为啊!”

  二人闻言相视一眼,同时摇头叹息一声,其中一位年长者慢慢坐下道:“非是我等无心报国,只是,唉.报国无门啊,报国无门啊!”旁边那位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也似心有同感地苦笑了一下。摇头坐下。

  咸丰状似诧异得道:“这是为何,如今皇上正是用人之际,四处发榜招贤纳士,怎么会像这位先生所说的报国无门?”

  “这位黄兄,我看黄兄也是性情中人,在下便也不怕黄兄笑话,我等二人曾于上海一家外国公馆人任职,自打前年皇上下榜招募人才,我二人自谓尚有一技傍身,便弃了任职,赶来京城投效朝廷。”说着长叹了一口气接道,“不料当时执掌总衙门的为恭亲王奕忻,这位恭王爷待我二人也算是好的了,只是却总有意无意地示意我二人为他一人效忠,呵呵.”说着继续苦笑。

  “二位先生不用介怀,如今奕忻谋反案已过去一年有余了。皇上仁爱,听追究其主罪,从者一律都不再追究。不瞒二位先生,在下很有几位朋友在朝做官,若二位果有报国之志,在下愿为二位引见,只要二位先生如有大才,必当为当今圣上重用。”咸丰自告奋勇地道。

  二人似被咸丰的话说动,双眼一亮,西装革履的男子首先起身道:“不瞒这位黄兄,在下正想再去求见总理大臣祁大人,以求能的效朝廷,若能得黄兄引见,在下更是感激不尽。”说完有些跃跃欲试的模样,颇有找到党组的激动劲。

  “这个不难,哈哈,说了这么久,却不知二位先生高姓大名,失礼了,失礼了。”咸丰呵呵笑了一下道。两下里三人互通了姓名,彼此熟络起来。咸丰这才知道,坐在眼前的两个人,一名王韬,江苏苏州人,字兰瀛,也就是那位身穿西装的轻年男子;年长一些的名叫李善兰,浙江海宁人,嘉庆十五年生人。

  这两个人都是东南沿海等地比较早接触到西方学术的人,对欧洲的学术都有比较深的见解。特别是王韬,对于欧洲政体见解非凡,而李善兰则对于西学喜爱非常。两人都曾任职于上海一家外国商社,后来咸丰班布了招贤榜,满载一腔报国之心的两人便弃了职务,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京城,想投效到总理衙门之下,尽一翻报国之心。

  不料当时是咸丰三年,主理总理衙门的人是恭亲王奕忻。奕忻倒是很欣赏他们的才能,只是当时奕忻还怀有争权之心,一心想借着总理衙门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便对他二人好言拉拢。王李二人怎么能看不出奕忻的野心,但是当时两人一心只为报国,对于奕忻的做法伤心秀顶,一气之下两人悲愤离去。

  后来奕忻果然造反,他二人心里害怕因曾与奕忻有过瓜葛,便在京城隐姓埋名了近一年时间,待到事情过去,风波渐平,朝廷并无要抓他两的意思,便又动起了投效国家的心思,可是两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满以为以自己的才能,又曾去过总理衙门,必然有人会记得他们,于是便等着朝廷来人延请他们入仕。

  可是等来等去,也不见朝廷有个找寻他们的意思,甚至连一点风声都不曾有过。年长一些的李善兰,心灰意冷之下,又加之李鸿章在江苏听他的大名,拜托李善兰的老父写信请他入幕,李善兰便动了回家的心思,这几日便要起程回家,邀约了曾一起进京的好友王韬来这茶楼喝,一为想顺道邀王韬随自己一同入幕李鸿章门下。

  偏偏这王韬确对功名之心热衷,对于去地方势力为幕僚并不赞同,于是便有了咸丰刚才听到了一席话。咸丰听了二人讲叙的事情经过,大笑着摇头道:“二位先生当真误会了。想那奕忻为培植势力,自然有许多事情瞒着朝廷,朝廷对二位先生有所怠慢也是情有可缘的。如今正是皇上用人之际,二位先生就如此放弃实是可惜了。”

  “黄兄说的是,如今天下方定,朝廷之害却仍在内,地方势力强大,随时有可能危急国家安危,我等正应该助皇上收服各方势力,怎么可反而去助地方?”王韬拍案而起地道。他对地方团练的强大一直怀有介心,认为地方实力过大,很有可能致使国家中心权力地方化,地方不服调令,导至国家四分五裂。所以一直提倡分化地方实力,加强中央权力,既而再以中央绝对的权力实施政治改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miwu8.com。笔迷屋手机版:https://m.bimiw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